读书阁 - 高辣小说 - 千山记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90

分卷阅读590

    ,倘果真叫南安侯翻身,非但吴国公府讨不得好,怕是东宫亦无颜面。

    太子亦虑至此节,于是,江南战事未靖,前朝已为南安侯之事争吵不休。

    非但前朝热闹,后宫也是不消停的,谢莫如也时常进宫,她倒不是去慈恩宫,她是去淑仁宫,自苏妃听说闽安城城破的消息后,心下很是难安。

    谢莫如宽慰她道,“好在有惊无险。”

    苏妃道,“我料至战前凶险,只是未料到险至如此啊!”

    谢莫如道,“靖江也只有一个冯飞羽,冯飞羽现已失势,殿下已至军前,再没有比大军之中更安全的了。”

    苏妃叹,“我听说这次靖江换的姓赵的元帅比那个姓冯的更加厉害。”儿子在军前,苏妃更难安心。

    谢莫如道,“母妃只管安心,江南胶着这好几年,也差不离了。重阳之后,当见分晓。”

    苏妃细问,“这话怎么说?”

    “我虽未至江南,也知自今春起,双方各集结十几万大军对峙赣地。这打仗,各有各的底牌,靖江的底牌就是冯飞羽突袭闽安城,试图劫持殿下。殿下有苍天保佑,忠臣驰援,故而有惊无险。冯飞羽于此处失手,而后更是丢掉三军统帅之位。我方底牌则是南安侯,南安侯本就战功显赫,先前在江南做总督时,屡有战绩,哪怕南安侯不出马,只要他活着的消息传到靖江,就能给靖江莫大压力。双方都亮了底牌,必要一决生死的。现下都八月了,一过十月,天气转冷,不利战事,所以我说,倘是决生死,必是在十月之前。”谢莫如虽然时常大仙一般铁口直断,当然都是有依据的。

    苏妃十分不放心儿子,道,“倘要拖到明年呢?”

    “之所以会决战,便是拖不下去了。战事开销巨大,非但对朝廷如此,对靖江亦是如此。”谢莫如道,“眼下,朝臣都将眼睛放在赣地之争上,未免短浅。先不说湖广彭将军那一路屡传捷报,不知有没有人注意,自前番靖江败退帝都后,靖江已再无北上之力。”

    苏妃拍拍谢莫如的手,道,“幸而有你,时时来开解我。不然,真是担心死我了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看到冯飞羽突袭闽安城,我也吓一跳,好在有惊无险。我就盼着日后国泰民安,再无战事方好。”

    这话很得苏妃心意,苏妃道,“是啊,太平就是福气。”

    苏妃稳住了心,又问起谢莫如中秋一应事宜,而后道,“虽还未到正日子,我叫小厨房做了几样月饼,一会儿你带回去,给孩子们尝尝。”

    谢莫如笑,“母妃这里的月饼是最好的,孩子们都爱吃。”

    苏妃悄与谢莫如道,“我听说,太孙的亲事定了,是苏相家的孙女。”

    谢莫如眼中神色一峻,继而道,“苏相忠心耿耿,国之栋梁,有此恩典,不以为过。”

    ☆、第295章 交锋这一天之上章

    穆元帝办事情,喜欢扎堆儿的办,譬如给皇孙赐婚也是一样,东宫两位皇孙、大皇子府上庶长子、三皇子府上长子、次子,四皇子府上长子、次子,一下子七位皇孙的亲事都给定了。这人要是紧巴一点儿的人家,贺礼都成问题啊,七份儿呢。

    幸而谢莫如无此忧虑,她嫁妆丰厚,理财有方,再加上,这些年,朝廷对闽王府的赏赐都是头一份儿,于是,谢莫如是善事一件不落的做,还经常带头捐钱捐物,日子也过得颇是滋润。纵穆元帝给东宫太孙赐苏相重孙女为正妃,谢莫如也没外界想的那般焦心啊忧虑啊天要塌啦啥的。她嫁做皇子妃快十八年了,如果为个赐婚就坐不住,也就不是她谢莫如了。联姻当然是一种政治手段,但也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罢了,事实上,单薄的联姻往往很难代表任何政治立场,总不能说太孙娶了苏相重孙女就能接手苏家政治势力了吧……这也把苏氏女看得太重,把苏相看得太轻了。不要说苏相,就是谢尚书这种在政治领域完全不能比拟苏相之人,谢莫如嫁给五皇子多少年,谢尚书还是骑墙派呢。指望着内阁老狐狸表现出明确的政治立场,完全是发梦,纵谢尚书也是一样,哪怕现在,倘五皇子突然在江南失势,谢莫如相信谢尚书立刻就能在外头说,哎,谢家与五皇子府完全就是亲戚关系啥啥的。

    所以,近来除了令总管太监提前预备皇孙们成亲时的贺礼,谢莫如就cao持着中秋重阳的事儿了。至于苏家与东宫联姻,这急什么呢。七个皇孙,哪个指婚的不是名门旺族之女呢。何况,以后皇孙越来越多,联姻也只会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再者,要论联姻的人数,五皇子府有六个皇孙,半点儿不比别个府里皇孙少,今年大郎、二郎、三郎都十五了,明后年也就轮到他们的亲事了,一样会与朝臣之女联姻。

    与其关心皇孙们的联姻,谢莫如更关心江南战事。

    其实,整个朝廷的焦点与谢莫如的关注是一致的,尽管穆元帝一下子指了七位皇孙的亲事,喧嚣过后,大家的眼睛更多的放在江南之战上,穆元帝亦是如此。

    还在宫里念书的三郎见天儿的给嫡母带回无数的小道消息,今儿说东明儿说西,谢莫如倒没啥,三郎自己给小道消息闹的一惊一乍,连吃螃蟹都没心思了。

    大郎比较稳重,悄悄同嫡母道,“四叔同我说,朝上争的厉害,一方说要往江南派兵,另一方说等父王的消息,还没争出个所以然呢。”

    谢莫如笑着点点头,大郎问,“母亲,你说,朝廷会不会往江南调兵啊?”

    谢莫如反问,“你觉着呢?”

    大郎是个稳重的孩子,想了想,道,“我不知道,这得皇祖父说了算吧。”

    谢莫如道,“那要是让你提意见,你认为是该增兵,还是不该增兵?”

    大郎显然自己考虑过这个问题,他说,“如果江南需要增兵,父王应该会跟皇祖父提吧。我对江南啥样不知道,父王却是清楚的,我觉着,这事儿该听听父王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谢莫如很满意,道,“就是这个道理,人不可能什么事都懂,当无法判断时,就得听一听懂行人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要不要增兵江南的事,一直从中秋吵到重阳,都没吵出个结果,然后,吵来了江南捷报。

    大胜的捷报是重阳后八百里加急快递到朝廷的,走的是快马,不是海路。而且,不是走川陕之路各种波折,此次是自闽地、经赣皖二地,快马直达帝都,五皇子的奏章就写了半尺厚。据说当时捷报飞递御书房时,穆元帝于御座上一蹦三尺高,险没摔了老胳膊老腿。

    因为,递送捷报的斥侯,满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