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阁 - 言情小说 - 唐一菲的报恩之旅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39

分卷阅读339

    宋,也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他在这三个世界,各待了十多天,从国家的中枢,到各个衙门,皇家图书馆,博物馆,史记馆等地方,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这个时代的一切,及它的发展史。

这一切对赵祯来说,就像在看天书。

他终于知道自己说‘自朕之后,再无帝王矣。’唐姑娘为何那般沉默以对了。

这三个大宋,都是在唐一菲或多或少的参与下,发展成为如今的局面。这三个时代,都曾是岌岌可危的时代。

因她的参与,三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可她不见半分傲气,反而是他这个坐井观天的帝王,在她面前矜持的很,言必称朕。

想想三个大宋皇家图书馆中,那些关于唐一菲的记载。每一次她都是大宋的守护者,无论是与天道斗个旗鼓相当的魔修、还是那自世外而来的灭世者,都是她将那些人或杀或逐。

为了杀死魔修,她暴露出来的实力太过强大,被天道所忌,逐出那个世界,流落在外,还不知吃了多少苦。

史书上记载她与皇帝赵煦之间感情深厚,他们以兄妹相称。

这个本该是他晚辈的皇帝,做的比他好多了。

看到的越多,他越感觉到自己当初的愚蠢。

赵祯自这之后,虽有心亲近,但唐一菲却早已对皇室倾轧,朝堂变革,没了兴趣。

有那功夫,还不如与徒弟们游山玩水,吃吃喝喝,顺带行侠仗义呢。

她骨子里,还是那个仗剑走江湖的侠女。

赵祯虽心中可惜,却也知此事不可强求,便也不再挽留,他知道若大宋真的有危险,这位唐姑娘自会出现。

这次送行,他是带着诚意来的。

一进包厢,赵祯就先向唐一菲弯腰行礼,道歉的话,更是说的真诚无比。

又奉上了银票若干,衣服首饰两大箱,‘如朕亲临’令牌一枚、尚方宝剑一把。

他只期望,能在这位大宋守护者心中,留下一个好印象,为自己过往的言语不当,做一些补偿。

为了以后的大宋,和其他世界的大宋,就算不能在仙人心中增添些分量,也绝不能恶化他们之间的关系。

万一他将人得罪的狠了,她以后见死不救怎么办。

是的,在赵祯心目中,唐一菲就是大宋守护者。他知道,唐一菲没成仙前,一定与大宋有一份解不开的因果。

或者说,她本身就是大宋某一代的公主,这是她的执念。至今还是准圣修为,未能成圣,说不定就是这一份执念太深。

更或者,她就是宋神宗赵顼的十位女儿之中的其中一位,不知得了什么奇遇,成了神仙,只是她成仙的时候,大宋早就亡国了。

是已,她才会成仙后,辗转几个世界,找到在天庭任职的赵煦,把他带回人间,送上皇位,还与赵煦结拜为兄妹。

这一定是因为她本身就是赵家的女儿,她本身就是赵煦的meimei。

就不知,她是哪位公主了。

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,也记住这个教训,万一哪天大宋又要玩完了,唐姑娘出来挽救大宋,再有个不识相的臭屁皇帝,惹怒了她,那就不怎么美妙了。

为了此事,他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,及猜测一一写入了密档之中,准备跟玉玺一起,传给下一代帝王。

呵,当皇帝的,就是想太多。

这也是赵祯只去过三个世界,还都是大宋,才有了这样一个看似合情合理,实则荒诞不经的猜测。

就让这个美好的误会继续下去吧。

反正唐一菲不知道他心中所想,就算知道了,她也不在意,更不必去挑破。

一群人吃吃喝喝,上了唐一菲的马车,直接就消失在了天际。

现场的氛围顿时就尴尬了。

赵祯、包拯、公孙策、展昭,四人的表情定格在这一刻。

以他们的思维,送行送行,就算不像那些酸儒将送行送成诗会,一送送到城外十里厅,再呤诗作对,留作佳话,也该相互道一声珍重吧。

可这辆马车的主人唐一菲,自认为吃了送行饭,就已经送完行了,出门上车走人一气呵成,那叫一个速度。

最重要的是,这些人个个武功高强,他们都是跳窗跑的,溜的那叫一个快,就跟后面有鬼在追一般。

最尴尬的是展昭,他还笑的一脸温暖,举着手臂来回摇摆着,一看就是送行的标准动作,可眼前哪里还有半个人影。他本以为,那只白老鼠,怎么也得回头看一眼,可哪想到,他只顾着和几个哥哥比轻功了,连眼角都没往这边瞥一眼。

第二尴尬的是赵祯,他还准备说几句吉祥话,缓解下与仙人之间的关系呢,刚刚张开嘴,人不见了,马车也消失了。

跑这么快干吗,朕不吃人的,就不能好好告个别么!

幸而有公孙策及时转移了话题,才解了赵祯莫名的尴尬。

唐一菲等人入了江湖,就如鱼儿入了大海,他们是快活了。

皇帝赵祯却开始了他水深火热的生活。

他的改革,可以堪称帮会内,所有皇帝改革中,走得最艰难的一位了。

谁让他拥有一颗仁爱之心,每每都是被那些手握大权的文臣逼到墙角,不得不决断时,才下一次狠手。

因着祖上定下来的规矩,刑不上大夫,他还真没大开杀戒,顶多贬官任其归乡,少有将他气得想吐血的官员,也只是流放三千里。

那些文臣正是看明白了他的心态,哪怕把他得罪的再狠,也不会掉脑袋,顶多远调、丢官、大不了去边疆待一段时间,也有自己这一系的官员相护。

这也使得赵祯的政策再好,实施起来,也困难到让人忍不住为之侧目。

那些官员一见皇帝铁了心,一心改革,也都学精了。明面上不反对了,但无论什么事情,都得经他们的手吧。总不能皇帝自己去实施,经他们的手一过,要么把好经给念歪了。

要么就实行拖字诀,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继续拖下去。也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缠的赵祯心烦意乱。

就算有看清时局,明白改革对大宋有大益的臣子,只要办事稍微痛快了一些,他们也会暗地里下绊子,想办法让他们无心政事。

总之,赵祯从游刃有余的一位仁君,被逼的快要疯了。

他头一次知道,自己眼中的国之重臣,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,会不顾整个国家的利益,不顾大宋的未来。

哪怕他们明明知道,有许多百姓流离失所,无地可耕,最终会造成流民,而流民越聚越多,就会有暴动,会有民乱。

他们也只会在灾荒之年,用低廉的价格去收购更多的土地,用以扩充他们自己的私产。

当然了,并不是所有的官员,都如此,他大宋还是有好官的,如包拯……